场外期权迎监管风暴 "高杠杆"与个人投资者说再见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4-08

中国财富网讯(田欣鑫)今起场外期权暂停,存量业务到期终止,场外期权市场迎来监管风暴!

10日晚间,多个券商收到证券业协会和证监会窗口指导,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

业内表示,此举主要是防止个人投资者为了加杠杆而借道私募基金参与场外期权交易,进一步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

场外期权市场,面临巨变

“场外期权自去年起发展迅速,上个月已经引起媒体和监管层注意,此时出台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的场外期权业务,主要是为了停止新增规模,等待场外期权新规出台。”雷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李金龙向中国财富网如是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场外期权业务每月的存量值基本稳定在2200至3300亿元之间,每月名义本金从2015年9月的1259.61亿元已增至2017年11月的2398.58亿元,据此估算,此次受到影响的私募基金规模大概在七八百亿元左右。

宏锡基金投委会主席、总经理刘锡斌也向中国财富网表示,监管层目前在这个时间点推出新的暂停措施是严控金融业务风险的政策思维所致,也是这两三年来管控手段的一种延续。

高杠杆+对冲风险,场外期权备受热捧

简单来讲,个人投资者通过私募基金使用场外期权加杠杆,杠杆率甚至可以高达20倍。例如,在一个典型的看涨期权模型中,期权费一般为标的资产的5%至20%,即产品本身自带5到20倍的杠杆。投资者只要出资5万元,就有机会获得100万元股票上涨的收益。

除了使用场外期权加杠杆外,投资者也可以使用场外期权对冲股票组合的风险,或者降低股票组合的建仓成本。个股还能满仓操作,同时也没有锁仓和平仓,无需保证金和利息。

另外,场外期权本身优势也非常明显。李金龙告诉中国财富网,场外期权最主要体现在定制化,场内期权目前只有上证50ETF,而场外期权标的资产可以是个股或者一篮子客户挑选的股票。同时,期权条款也更丰富,场内只有香草期权(普通期权),而场外可以按照客户需求定制各种奇异期权,比如带敲入敲出的障碍期权。

封堵个人参与场外衍生品灰色地带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暂停券商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主要是封堵个人借道私募基金参与场外衍生品灰色地带。

刘锡斌向中国财富网表示,由于期权投资存在门槛,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而变相参与场外期权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券商是与机构签署协议,认同的对手方是机构,最终收益也会打入机构

而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性无法通过监管进行合理评估,随着场外期权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金融业务的系统性风险也会相应增大,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也必然非常巨大。

业内人士也提示,借道私募进入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实际并没有保障,场外期权业务的核心实际是做风险对冲,也就是说在参与期权的同时也有现货交易,但通过私募通道进入市场的投资者相当于裸仓,因此一旦市场出现反向波动,投资者将面临很大风险。

此前,监管已经叫停场外期权相关期货资管产品的备案,现在又进一步暂停券商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个人投资者参与场外期权的路径被堵死。

李金龙表示,此次全面叫停的是私募和券商间的场外期权,并非针对场外期权这个品种,而是等待新规落地实施。

刘锡斌表示,目前监管层推出这一措施合时合理,场外期权作为一种高级金融衍生品,符合推进金融业务发展的方向。但这种新生事物在我国尚处摸索阶段,在其试行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应当在谨慎试行中及时纠正各种问题,以免问题积累而产生更大的破坏性影响。

对通道形式私募影响最大

华创非银认为,此次叫停私募通道对行业确实存在一定影响,毕竟私募是个股期权的主要客户。但监管意图并不在于停止某项业务,而是顺应严控金融风险的大原则,将业务向合规健康的方向引导,提示投资者短期内警惕板块反应。

李金龙也表示,对于通道形式的私募影响最大,而对于将场外期权作为正常投资一部分的私募暂时影响有限。因为一般场外期权短则1个月,长则3个月甚至半年的到期期限,暂时并不影响存量期权,后续需要看新规何时落地以及对私募投资场外期权的新增规定如何。

刘锡斌表示,目前这种影响只是短期的,每个私募公司会根据行业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就如同在股指期货受限时,很多私募公司也应势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从而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而一旦政策放宽,也能更快找到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监管举措或将导致配资私募竞相抛售变现还款,从而给股票市场带来短线压力。

对于场外期权生态环境的影响,刘锡斌表示,由于短期内参与方迅速减少,交易量和流动性都会随之锐减,因此影响肯定非常大。希望监管层能尽快制定更完善的管理制度,重新开启场外期权业务,推动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